演出內容:
戲迷們如果要觀賞全本梅派《廉錦楓》的明場演出,這二、三十年來幾成絕響。這幾天戲訊消息傳來,寶島名票黃惠英女士將領銜全齣,訂於12月23日晚間七時在國軍文藝中心作為《101曲韻劇坊》歲末公演,這項創舉,不但震撼了臺灣票界,也滿足了向隅這齣戲的票友與戲迷們欣賞佳構的心願。
《廉錦楓》故事取材於清代李汝珍所著《鏡花緣》警世小說第十三回。故事經由梅蘭芳與大編劇家齊如山商討後,編寫成京劇劇本,其情節為:「君子國」有清寒孤女廉錦楓,為孝奉多病母親梁氏及撫育幼弟,常年下海捕撈海參調藥以治母病。某日潛海作業,不幸被相鄰「青邱國」捕魚者自海中網羅以為「獵物」,竟欲以之典賣,幸遇唐代武后稱帝時落第文人唐敖等人出海遨遊,出銀相救,感恩歸家。其後廉又重新潛海捕參,遇一巨蚌,刺蚌後獲得明珠一顆以回報唐敖等救命恩澤。
廉錦楓原是李汝珍創造的純淨理想之女性化身,她孝侍母親,友愛幼弟,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傳統婦德女子,不幸淪為「獵物」一節,乃製造戲曲衝突的發差,刺蚌獲珠,知恩回報的結局,回歸戲曲主題「銜恩圖報、孝義兩全」之傳統意識。
齊如山、梅蘭芳二位把這則故事搬上京劇舞台成為原創劇目,並創作了套式的皮黃聲腔,新穎的釣桿歌舞,出眾的人、蚌打出手,美化了人物、行頭、場景、音樂,都做了高妙的要求,也達到唯美的境地。
全部《廉錦楓》重點有四折:〈奉萱〉、〈探海〉、〈遇救〉、〈刺蚌〉。此劇當年由齊如山編寫劇本,首演於1923年,斯時梅蘭芳年方三十立年,春秋鼎盛,無論唱、唸、做、舞兼能並重,把這部非常「吃功」原創劇作《廉錦楓》唱得通透到底而無緩,可惜未能留下完整的音像資料。筆者整理前輩所留下是劇之評析,大要如次:
1.〈奉萱〉寄情於〔西皮倒板〕、〔搖板〕和念白等表演,體現出廉錦楓在困難之環境當中,對染病老母體貼孝順,親切感人。前人有云:此劇晚出於梅派《西施》劇目,樂隊中開始加入二胡,協同京胡伴奏,使伴奏絲弦旋律更加和諧、共鳴,更進一部豐富了梅派旦行唱腔的內涵。
2.〈探海〉描述在天水茫茫,岸石縱橫的遼闊海濱,廉錦楓在狂風巨浪、驚濤拍岸的海濱釣取海參一無所獲,只得縱身入海尋覓。梅先生在這場戲中把走邊程式創作出探海舞蹈的身段步法,就舞台的環境景物、特製的釣桿,表演揮竿、揚線、鉤取的手、眼、身、法步,合成了一連串美麗的身段造型,再配合高腔迭起的〔西皮導板〕、〔原板〕、〔南梆子〕唱腔,載歌載舞,把引人遐思的海空概念,鋪陳到美不勝收的藝術效果。
3.〈遇救〉一折,係以唱功為主,通過〔西皮二六〕、〔散板〕、〔搖板〕、〔快板〕等聲腔,唱出了廉錦楓面對殘酷的處境,內心的悽楚以及對恩人唐敖搭救感激之情。根據觀賞過此劇的前輩紀錄:這折戲相當火爆且有趣,搭配梅先生演出者皆名角,當年蕭長華飾演的漁夫,帶著漁婦,姜妙香飾演的唐敖,以及多九公、林之洋,甚至戲中賣布的、賣貨的劇中人皆由角兒飾演,名角相繼登台,把原來悲戚的題材,轉用喜劇諢科嬉笑的手法完成,讓觀眾感到熱鬧中印象深刻。
4.〈刺蚌〉所呈現在觀眾眼前猶如美人魚暢遊於海底世界,京劇的表演藝術是虛擬的,梅派表演藝術尤其能表達出精湛之筆。這折戲的唱腔所選用〔反二黃原板〕,是首次出現在旦行的聲腔之中。緊接著刺蚌的身法是動作的高潮部份,伴奏的曲牌〔將軍令〕還加上海笛,使樂曲旋律如流水般明暢。當年觀眾紀錄云:著名琴師徐蘭沅和王少卿的操琴藝術,配合梅蘭芳、朱桂芳(蚌精)的「雙人舞」,相互融為一體,可謂天衣無縫。
如此精彩的梅派劇目《廉錦楓》,為何乏人問津,已然絕響舞台多年?懂戲的人總結其關鍵在於演唱者的條件:要有寬亮甜潤的好嗓,吐字圓滑如珠連續持久口白功力,深厚紮實的武功基礎,姣好面貌和亭亭玉立的身材、扮相,才能表現出廉錦楓清純脫俗的氣質。筆者曾觀賞過李勝素、王豔兩位梅派名旦的《廉錦楓》折子戲《刺蚌》音像演出,他們的條件都符合上述,為何未竟全功?
寶島名票黃惠英,多年以來鑽研京劇藝術,水平不遜於專業。年年挑樑大戲演出,皆由專業劇團合作。今年歲末敬老公演,貼演絕唱已久的全部梅派名劇《廉錦楓》,這項挑戰不但震撼票界,也刺激到專業。筆者從訪問中獲悉,黃小姐事前多方慎重取材,由王安祈教授、杜近芳老師提供了大部份錄音資料及現有錄像,京劇導演朱錦榮提供完整劇本,並由郭錦華、王中植老師排練武功身段、指導唱腔,又敦請兩岸馳名文武場名家:朱統文、胡連祝、趙惠蘭、周佩誼、蔣忠穎等伴奏,結合國光、復興兩個團隊名角合作演出。就這份名單,益見其慎重及用心。
吾人樂見黃惠英會計師博士把京劇藝術,如同本行專業一般鑽研唱唸,不斷挑戰新劇目演出,也欽慕她那股不遜於專業的京劇藝術實力。 |